因為所以中途換到Mitre House Hotel住宿,就像行前友人提到倫敦的飯店大部分都很有年紀,即使是國際知名旅館都有同樣的情況,所以到倫敦住宿,通常會對建築本身的年代有很深的體會,像是感覺隨時會停住的廂型電梯、沒有期待的房間內裝和房間的隔音不太好等等。
該旅館的服務人員都相當熱情友善,不得不提的是意外正中某吃貨好球帶的英式傳統早餐,這兩點足以彌補該旅館的硬體缺點,一早搭電梯到地下室看到餐廳內裝和燈光時心裡忍不住直犯嘀咕,只能安慰自己如果不好吃等等再去外面覓食就好了,地下室廚房和外場幾乎都是操著疑似東歐口音的女性們,菜單請參考這裡,當腔調很重的東歐阿姨問我要點甚麼時,我實在聽不懂,在我們雞同鴨講了數十秒之後,阿姨轉身去找了年輕的東歐女孩來幫忙,原來阿姨是要問我要豆子還是番茄(恍然大悟)當然是選番茄,因為豆子的賣相看起來不好吃的樣子,而且硬果仁的味覺某吃貨實在不太想領教。
過沒多久,早餐一道一道地上來了,柳橙汁、牛奶(我的愛)、紅茶(我的愛)、玉米榖片(我的愛)、烤好的三角形吐司切片放在吐司架上感覺好可愛好好吃!旁邊還附上一盤包裝盒的果醬和奶油塊們,然後還有香噴噴的荷包蛋、肉排和酥脆的培根~~~培根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啊~所以當阿姨問我要不要續吐司時某吃貨當然回答「Yes! Please!」其實真正想續點的是培根啊啊啊但吃貨當時臉皮有點薄不好意思問可否免費續加培根!桌上的飲料如果喝完都可以請阿姨們幫忙續杯,所以這兩天的早餐時間吃貨都過得非常開心!
BBC這篇報導提到毛姆曾說“To eat well in England you should have breakfast three times a day.”
我覺得我真的可以每餐都吃英式早餐,而且以後如果還有機會去英國,應該也會打算這麼做(笑)
Ma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